微信扫一扫
近年来,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政局把深化殡葬改革作为守住绿水青山的重要手段,紧盯洱海保护之事,找准定位、主动作为,坚决扛起民政部门职责,采取五项举措积极推进“绿色殡葬”,主动融入洱海保护工作。
加强出台政策文件,强化政策保障支撑
制定出台了《大理州关于推行绿色生态殡葬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洱海周边大理市、洱源县要结合苍山保护和洱海保护工作,探索林下墓地或园林式树葬公墓林,积极鼓励支持树葬。严禁在水库、河流、湖泊、饮水堤坝200米以内和水源保护区安埋遗体、建造坟墓。建立完善生态殡葬奖补政策,对实行撒葬、树葬、草坪葬、花葬等给予一次性奖励。
完善殡葬设施,满足绿色殡葬要求
紧紧扭住殡葬基础设施的关键点,2016年—2022年省、州共投入资金5367万元,大力推进乡镇级农村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目前全州建成投入使用110个,其中:大理市、洱源县20个。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安葬需求为目标,实施殡葬设施生态化建设,加大绿色生态殡葬公共服务产品供给,走出一条满足殡葬需求与保护生态资源环境协调推进的新路子。
规范殡葬市场,推进丧葬用品环保
凝聚殡葬改革强大合力,充分发挥州殡葬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协调市场监管、文化、宗教、城管等相关部门,加大对殡葬市场的监管力度,严禁生产出售违规丧葬用品。建立殡葬用品循环使用制度,大力倡导殡葬用品的循环利用,比如,以电子鞭炮代替火药鞭炮,取消纸质花圈,在殡仪场所推出花圈出租业务,既可以减轻丧属及吊唁人的经济负担,又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广泛宣传引导,树立殡葬文明新风
利用电视、网络、广播等有效载体,广泛宣传科学、健康、文明、节俭的治丧观念,倡导先进的殡葬文化理念,大力推广生态殡葬新形式,弘扬厚养薄葬、文明治丧的殡葬新风尚。在文明祭扫上,积极倡导用鲜花祭祀、植树祭祀、网上祭祀、无烟上坟等现代祭祀方式缅怀先辈追念故人,用更加自然、时尚、文明、绿色、节俭的方式表达悼念之情。
破除丧葬旧俗,实施节地生态安葬
大力整治大墓、豪华墓和活人墓,洱海保护区周边散埋乱葬现象得到坚决遏制。鼓励和引导人们采用树葬、壁葬、花坛葬、草坪葬、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节约资源、减少破坏,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2021年,大理市、洱源县死亡总人口4720人,节地生态安葬3610具,节地生态安葬率为76.5%,保护绿水青山成效明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