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区 / 殡仪馆火化工的处世之道:怕给亲友带去晦气,从不参加任何喜宴

微信图片_20210831140357.pn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 #焦点话题#殡仪馆火化工的处世之道:怕给亲友带去晦气,从不参加任何喜宴

    2021/07/26 09:52:02 发布41285 浏览0 回复0 点赞
在水一方
管理
普通会员

帖子:30

精华:0

注册:2021/03/08 10:14:26

“当善良铸就了一个人的品格, 他就是再渺小,也一样高尚;当真诚充盈了一个人的心智, 他就是再卑微,也一样尊贵;当关爱填满了一个人的灵魂, 他就是再贫寒,也一样富有。”

  

  有句古话说:“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如果一个人心地善良,或许福报还没有来,但灾祸就已经远离了。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一个能够保持善良的人,其实内心是纯洁而又强大的,他们哪怕默默吃了很多苦,带给别人的也总是欢乐,这样的人即便身份低微,不受人待见,但是他们是值得尊敬的。

  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各行各业都需要有人坚守岗位,所以,其实不管是做什么工作的,他们都一样值得尊敬,哪怕是西装革履的公司高管,其实和满身泥泞的农民工一样平等。

  

  但也总有一些特殊的职业,他们为了生活,因为国家和社会需要,所以他们选择了那个岗位,比如说在殡仪馆工作的火化工,坚守在这个很多人不太愿意去的岗位,每天在和死者的遗体打交道,看见的都是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甚至因为害怕因为怕给人带来晦气,多年以来,别人结婚他们不敢去送祝福,拜年的时候也不敢随意走亲戚。

  这虽然有体面的工资,却不属于一份足够体面的工作,他们需要在高温下持续工作,不能开空调,还有很多人会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从事这份工作的人员,为了避免给别人带来麻烦,他们只能善意的选择主动避让。

  人们稍微将注意力投入到这个行业,就会发现,他们不像老师、医生一样受人尊重,他们的努力常常被人们忽视,他们的生活善良中透露着卑微!

  

  丧葬文化,礼不可废!

  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最重视的就是礼仪,《太玄·聚》曰:“竦萃丘冢,礼不废也”,恭敬。尊重是人们的一种礼仪,同样礼是不会被废除的,而丧葬文化表达的是对过世之人的一种尊敬,所以礼仪是不会废除的。

  人活几十年,很多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死后不过是化为一抔骨灰,被后人埋葬,所以这一生中最后的仪式,不可废除,乃大事也!在古代,人们视死如事生,认为死者为大,人们通过举办丧事,让死者有一个归属。

  

  中国的九大丧葬方式包括土葬、火葬、天葬、海葬、风葬、塔葬、树葬、洞葬、悬棺葬。土葬是中国最基本的丧葬方式之一,而印度教、佛教盛行火葬,然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在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时,就已经有了火葬。

  火葬之俗,最早见于《墨子·节葬》:“秦之西义渠国者,其亲戚死,聚柴薪而焚之”,只不过在这里并没有记载焚烧后如何处理。不过,在公元1982年宁县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了许多大小不等的罐子,都装着半罐骨灰盒,由此推测,这就是周代以前的火葬了。

  关于火葬的记录,在《列子·汤问》、 《吕氏春秋·义赏》、《荀子·大略》等篇均有记载,到了二十世纪,社会面临着改革,出于保护耕地,节约土地资源等问题,一直倡导实行火葬,虽然在很多农村地区一直保持“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国的火葬占比已经达到了53%。

  

  无人敢亲近的天使!

  虽说人们有高低贵贱之分别,可是成为一名火化工,在别人眼里是“不吉利”的,所以这个行业很很难招到工人,很少有人有这方面的理想,一般人都是为了生计来到了这里,可是当接触了这个岗位之后,明白了这里的意义之后,也有人愿意留下来。

  在黑龙江穆棱,一位叫做周祥辉的火化工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坚守了10年,并且送走了9000多位去世之人。因为职业的特殊性,憨厚善良的他,因此无法参加亲朋好友的喜宴,甚至在过年的时候,也不方便走亲访友,因为他害怕给别人带去晦气。

  

  据周祥辉回忆,在他第一次火化后,他洗了半天澡,总感觉身上的味道很令人不安,过来20多天后,他才慢慢缓过来。同样,也在工作过程中看到了不少悲欢离合,他说:“最怕看到白发人送黑发人。”

  有时候进行完一场火化事业后,两三天吃不下饭。不过,在工作的过程中,他也慢慢调整心态,他尊重每一位死者,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细心又负责。

  


以下内容回复后可见

已有0人打赏

已有0人点赞

0人赞

20240111-175501.jpg

    加载中...

    回复楼主

    该帖子已经关闭回复
    回复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精华好贴

    查看更多

    超级管理

    发布新帖 帖子管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