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孙树仁:殡葬改革的三大突破!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殡葬资讯 / 殡葬资讯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孙树仁:殡葬改革的三大突破!

转载 2021/06/07 11:28:47 发布 来源: 作者: 577 阅读 0 评论 12 点赞

沂水惠民礼葬模式初探

中国殡葬协会秘书长  孙树仁


沂水“惠民礼葬”殡葬改革,有效的解决了广大群众殡葬领域的烦心事和操心事,为不断深化殡葬改革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与做法。特别是2021513日民政部办公厅下发《关于推广山东省沂水县“惠民礼葬”改革经验做法的通知》后,更是引起了全国殡葬领域的高度关注。笔者认为山东沂水这一殡葬改革经验与做法,可以定义为“沂水惠民礼葬模式”。那么如何理解“沂水惠民礼葬模式”呢?又如何认识这一模式所蕴含的理论价值及其实践意义呢?这对于人们理性的认识“沂水惠民礼葬模式”,不断完善这一模式,同时能够在各地结合实际借鉴与推广这一模式都是十分必要的。这里不揣浅陋,就沂水惠民礼葬模式做以初步探讨,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沂水惠民礼葬模式的概念性探讨

 

(一)沂水惠民礼葬的定义


  所谓“沂水惠民礼葬模式”是指“山东省沂水让群众免费享有从遗体接运到火化安葬全过程殡葬服务,通过举办‘追思会’让每一位逝者体面有尊严地离世,通过发挥红白理事会自治管理作用推进移风易俗,通过强化殡葬服务监管提升服务质量,保障和实现‘逝有所安’的一种殡葬改革模式。

 

(二)“模式”的一般性理解

 

所谓模式,一般认为,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那就是模式。一个领域的进步与发展,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一个领域“问题”突出,成为领域发展的堵点、痛点、难点的时候,这个领域产生出基于不同理念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领域存在的“问题”且收到了切实有效的结果的时候,自然会出现诸多模式。模式是一种参照性指导方略。在一个良好的模式参照下,将有助于得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高效的完成任务。

 

(三)沂水“惠民礼葬”模式要素分析

 

笔者之所以把沂水“惠民礼葬”殡葬改革的经验做法,定义为一种“沂水惠民礼葬模式”,一是从模式缘起地域代表性的层面,山东沂水是人口地域大县,又是历史文化古城和著名的革命老区,这里诞生的殡葬改革模式是具有普适性,可以成为一种具有推广价值的殡葬改革模式。二是从理论的层面,这一模式核心内容的“惠民”,是结合沂水殡葬改革实际,实行殡葬全免费,实现“逝有所安”这一具有时代先进性的民生殡葬理念的一种殡葬改革模式。三是从文化层面,这一模式核心内容 的“礼葬”,架构了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传承与创新的桥梁,实践着对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发展。四是从方法的层面,这一模式改变了以往“殡葬改革民政独角戏”的局面,形成了多元协作,共同推动殡葬改革的局面。五是从实践效果的层面,这一模式破解了殡葬改革中“死不起葬不起”“比不起攀不起”问题,打通了殡葬改革的“堵点”,破解了“痛点”,解决了难点。六是从参照性的层面,这一模式政策的完整性、制度设计的周延性,足以为全国殡葬改革提供一个“模式参照”。因此,沂水惠民礼葬模式,是山东沂水人民在殡葬改革实践中创造的一种具有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和推广价值的模式。


微信图片_20210607112144.jpg


二、沂水惠民礼葬模式的理论与文化价值


(一)沂水惠民礼葬模式蕴含的 “逝有所安”民生殡葬理论。

 

沂水惠民礼葬模式中,关于“惠民”方面的规定性,赋予了这一模式“逝有所安”的民生殡葬理论价值。


笔者曾在2013年《基于系统分析视角的现代殡葬研究》一文中,提出“民生殡葬是现代殡葬的本与骨,是现代殡葬的核心和基本骨架,集中体现在政府的公共殡葬服务使得公民死有尊严,逝有所安” [孙树仁,《2013清明论坛优秀论文集》,中国社会出版社201312月第1版,032]。正当“逝有所安”民生殡葬理论呼之欲出的时候,沂水惠民礼葬模式的出现,从实践的层面论证着“逝有所安”民生殡葬理论的必要且合理,可行且必然。因此这一模式将催生与丰富 “逝有所安”民生殡葬理论。


微信图片_20210607112201.jpg


(二)沂水惠民礼葬模式体现的生命文化价值。

 

沂水惠民礼葬模式中,关于“礼葬”方面的规定性,赋予了这一模式“生命文化”价值。笔者认为:所谓现代殡葬就是在生命文化关照下,为了人与自然和谐永续发展,通过“殡、葬、祭、传”等丧事活动,科学文明地服务人类生命死亡,启发生命智慧的生命文化事业。文化是殡葬的本质属性,也是殡葬人的初心,然而长期以来殡葬界似乎忘记了殡葬的初心,淡化了殡葬的文化属性。该模式的“礼葬”内涵,就在于殡葬的文化属性的回归。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礼葬”就是对殡葬这一文化本质属性的表达方式。

关于如何在殡葬改革中注重文化层面上的改革,一直是殡葬改革的短板。移风易俗的殡葬改革进入到新世纪第二个十年,出现了极其被动与尴尬的困局,时任上海民政局局长马伊琍2008年就发出了被已故乔宽元教授称之为的“马三问”:即 “怎样在现代意识与传统载体之间尝试寻求和培养一种既适应我国传统文化心理结构,又满足现代社会需求的新机制?怎样在传统集体伦理价值观与个体价值观之间构起多重强度和不同层次的文明情感纽带?怎样通过合理的仪式互动与紧密的情感交流增强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 马伊里《仪式互动与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探索与争鸣》.2008.04.07] 沂水“惠民礼葬”模式中的《沂水县文明殡葬规程》其中第七章文明礼葬和第八章文明祭祀,既尊重沂水群众的优秀传统文化习俗,又适合现代社会文明殡葬要求的新机制;既满足了政府与乡村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满足了群众减轻殡葬负担的需要,既满足了社会层面上的文明进步,又通过红白理事会组织“追思会”等仪式互动,满足了群众体面治丧的需求。可以说沂水“惠民礼葬”殡葬改革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作答了“马三问”。这正是沂水模式文化价值之所在。


微信图片_20210607112207.jpg

孙树仁与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生命文化学院院长何振锋


通过对沂水惠民礼葬模式的深度探析,我们还看到了这一模式深处所折射出来的生命文化的意义。生命文化作为殡葬领域在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诞生的一项新的理论成果,为殡葬改革带来了崭新的理念,也将成为殡葬事业的主要的基础理论。“殡葬视野的生命文化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关于认识死亡,处理死亡的思想模式、行为方式及价值取向等。它构成特定的文化形态,生命文化本质属性就是“尊重生命,止于至善” [ 胡宜安《学科建构与生命文化教育:中国当代生死学发展的两个基本路向》。三联出版社《中国当代生死学研究(第一辑)》.2020.04.第一版,第004]。“生命文化语境下的殡葬事业,将极大地提升殡葬事业的文化内涵和服务内容,极大的提升生命死亡服务的品质,使得人们更加尊重生命!更加努力使得人类生命达到死亡的止于至善” [ 孙树仁《殡葬视角的生命文化》。三联出版社《中国当代生死学研究(第一辑)》.2020.04.第一版,第160]。沂水惠民礼葬模式的“惠民”性,正是让所有的生命逝有所安,止于至善。沂水惠民礼葬的“礼葬性,正是死亡尊严和尊重生命的体现。

 

三、沂水惠民礼葬模式的实践意义  


(一)沂水惠民礼葬模式实现了殡葬改革的三个突破

 

首先,沂水惠民礼葬模式,通过全免费的“惠民”突破了殡葬领域存在的资本逐利性与服务公益性的矛盾冲突。不容讳言,1983年《殡葬事业单位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后,“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实行盈余分成或减亏分成”以来,尤其是 2004年《行政许可法》实施后,取消了民政部门对殡葬用品和殡仪服务的前置审批,社会资本与市场化成为殡葬领域重要的一份子。但是殡葬领域政府公益性服务与市场化经营之间一直没有达到和谐共振,相得益彰的境界,而是长期处于资本逐利性与公益服务性二者之间的矛盾纠结之中。资本天然具有逐利性,只要在法律限定的范围之内,似乎很难制约。然而殡葬法治建设的严重滞后,似乎是无能为力。

其次,沂水惠民礼葬模式,通过“礼葬”突破了传统殡葬习俗对殡葬改革的“道德绑架”。长期以来倡导厚养薄葬,人们对厚养无可非议,但是“薄葬”却被人们,特别是文化界所诟病。从生命文化的视角,人类生命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之分,就其自然属性而言,按照“天人合一”的理念,节地生态回归自然,这种自然属性层面上的“薄葬”也是无可非议的。问题在于生命的社会属性,关系到人们的情感与心态,关系到公序良俗以及对优秀文化的传承,简单的“薄葬”就必然会引起群众的不满,文化界的指责与诟病。也正因此,长期以来我国殡葬改革在移风易俗的改革上,被传统殡葬习俗对殡葬改革的“道德绑架”而举步维艰。沂水惠民礼葬模式,不在简单的“薄葬”而是礼葬,在传统文化与文明礼葬之间架构起顺畅的桥梁,走出了殡葬改革被传统文化绑架的泥潭。沂水惠民礼葬模式,即尊重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沂水殡葬公序良俗,努力使得“丧,所以尽其哀,祭,所以致其敬”又革除污染环境、浪费资源、铺张浪费、陈规陋习等愚昧落后的葬法和习俗,有效的解决了殡葬陋俗多、群众负担重的问题,促进了乡风文明。在2019年和2020年山东省移风易俗群众满意度调查中,沂水县连年居全省136个县(市、区)第1位。

再次,沂水惠民礼葬模式通过补齐安葬公墓建设的短板,规划建设公益性公墓,满足群众逝有所安的殡葬生活需求,突破了长期以来“重殡轻葬”畸形推动殡葬改革的困境。反思殡葬改革,长期以来是以推行火化为核心内容的殡葬改革,更多关注的和采取的有效措施是对前来殡仪馆火化遗体的丧家提供遗体接运、遗体存放、守灵、遗体防腐整容、遗体火化、遗体告别、骨灰寄存服务,总之是以火化服务和提升火化率为核心的殡葬改革。而火化以后,如何围绕“葬”的进行殡葬改革,又如何围绕提供“葬”的服务而进行殡葬改革,重视不够,措施不力。社会上所诟病的殡葬领域的突出问题,主要集中在公墓管理上,如在2018年民政部等九部委联合开展的《全国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方案》中,重点整治的十项内容,其中公墓建设运营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占到了八项。


微信图片_20210607112212.jpg


沂水惠民礼葬模式即重视群众治丧的服务,同时更关注“逝有所安”的安葬服务。突破了重殡轻葬,畸轻畸重的殡葬改革困境,开始踏上了即重殡又重葬全面殡葬改革的坦途。

 

(二)沂水惠民礼葬是殡葬 “三位一体”的有益尝试

 

所谓殡葬的“三位一体,是指殡葬事业在“生命的尊严性、死亡的平等性和服务的公共性”的三位一体。殡葬“三位一体”首先是孙树仁、徐莉2013年获得民政部民政论坛征文一等奖的《现代公共殡葬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一文中,提出并论述了殡葬“服务公共性”的观点。201598日孙树仁发表了《一场体现生命死亡公平性与尊严性的追悼会》[ 孙树仁《一场体现生命死亡公平性与尊严性的追悼会》。2016年孙树仁发表了《殡葬改革的破局之道》[ 孙树仁《”殡葬改革的破局之道》。中国民政杂志社《中国民政》.2016.07.2版,第20],进一步阐述了“殡葬三位一体”的观点,并认为“殡葬三位一体”是实现殡葬改革的破局之道。2018年秋,当沂水惠民礼葬如火如荼推进,笔者与沂水县宣传部长徐本开、民政局副局长贾文永在北京有一次关于“殡葬三位一体”和殡葬改革如何破局的不谋而合的交流。沂水正在开展的殡葬改革正是“殡葬三位一体”的实践,是在行动上为殡葬改革探索破局之道。

关于生命的尊严性,生命是珍贵的,对生命的死亡应该特别给予敬畏和尊严。从生命的社会属性上而言,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社会的一员,在社会群体中与人们患难与共、共同生活、共同创造、共享喜悦,他们的死亡都应该得到死亡的尊严。不同的生命对家庭、社会贡献不同,每个生命的道德情操与思想文化境界不同,因此也存在着情感表达与追思怀念的多样的。因此生命的尊严性又存在着表达的多样性。沂水惠民礼葬模式,正是体现了了这种生命的尊严性。

关于“服务的公共性”,我们所倡导的殡葬改革是公权对私权的一种倡导性,甚至是一种制度性要求,那么这种服从于公权的殡葬改革,就要由公权方面向私权方面提供公共服务,这是天经地义的。更何况中国传统文化中又有着“养生丧事无憾,王道之始也”善政仁政的优秀文化传统呢?因此人民群众响应政府殡葬改革,就应该得到政府的公共服务,沂水殡葬全免费的“惠民”殡葬,正是殡葬服务的这一公共性的体现。在这一模式下彻底杜绝了“死不起葬不起”、因丧葬返贫的现象。这种 “服务公共性”,密切了新时代党群干群关系,实践证明这是是合乎殡葬改革规律的一种有效的模式。

关于死亡的平等性颇有争议。笔者则一直坚持死亡的平等性的观点。因为在生物性生命上,人的生物生命机体是一样的,对生命遗体的处理上应该是平等。按照“代际正义”理论,在资源短缺和空间日益紧张的社会背景下,一代人死亡后就应该腾出生命存在的空间和使用的各种资源、环境,让位给下一代人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实现生命代际公平性,因此在殡葬耗费资源上也应该是平等的。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遗体火化,骨灰撒海就为我们在死亡的平等性上做了表率。据沂水县广播电视台《沂水:推进殡葬改革,倡导文明新风》报道,沂水殡葬改革之初“在调研时,薛峰也听到不少群众的担忧,比‘别弄成没钱没权的进公墓, 有钱有权的不进’鉴于此,沂水县从殡葬改革伊始,就严格要求全流程所有逝者一个标准、一个待遇,在人生终点实现真正平等。” 沂水模式正是坚持了这一死亡的平等性才解决了“比不起攀不起”的问题,从而取得了殡葬改革的成功。

不容讳言,沂水惠民礼葬模式,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或者说还存在诸多可以提升的空间。如墓园建设上,如何更节地、更生态;环境如何更美化、更宜人?如何使得墓园成为纪念生命的生命文化教育殿堂?在“礼葬”上,如何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礼葬”仪式感与文化内涵?如何发挥社会资本和市场的作用,满足不同层次在尊重生命、纪念生命、传承生命的优秀精神情操与情感文化上的需求?如何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便民利民的殡葬管理服务群众治丧,如浙江湖州“逝者身后事“最多跑一次”的便民利民服务、江苏常州建立殡葬公共服务信息平台,让群众掌上办理丧事全流程的服务等等。

然而瑕不掩瑜,沂水惠民礼葬模式从理论上是科学的,实践上是有效的,向全国推广也是的可行的。沂水惠民礼葬殡葬改革经验与做法,堪称是新时代中国殡葬改革的一种模式。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