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绿色文明 新风盛行——大理市持续深化殡葬改革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殡葬资讯 / 殡葬资讯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绿色文明 新风盛行——大理市持续深化殡葬改革

转载 2021/06/10 09:36:38 发布 来源: 作者: 515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殡葬文明新风尚,一束鲜花祭故人。自2004年全方位深化殡葬改革以来,大理市始终围绕绿色、文明、惠民的工作宗旨,不断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加大殡葬设施投入、政策宣传和执法力度,厚养薄葬、绿色文明的殡葬方式蔚然成风。

为巩固殡葬改革成果,推进殡葬移风易俗,6月3日上午,一场别样的殡葬公益活动在大理市殡仪馆举行。据了解,从2020年4月1日至今,凤仪镇云浪村共有31位村民去世,但当地文笔公墓已葬满、祖坟地不允许安葬、新的骨灰堂未建成。对此,大理市主动作为,由政府资金承担一年的骨灰寄存费用,将31位逝者骨灰寄存于大理市殡仪馆骨灰寄存处。今年6月,凤仪镇云浪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建成并投入使用,大理市遂于6月3日安排专车接运31位逝者骨灰到新建骨灰堂安葬。

“此次活动在大理市殡葬改革中属于首次,活动组织符合现有的殡葬政策。不仅群众节约了往返成本,殡葬执法大队也可以进行统一的监管,整个安葬行为在监督管理下进行,有效避免群众出现违反殡葬改革的行为。”大理市殡葬执法大队负责人说。

“骨灰堂的建成对社会环保有极大的好处,不仅不占地方,还可以减少森林火灾隐患,作为家属我们应该积极响应殡葬改革,为生态环保尽一份力。”一位来自凤仪镇洞壁村的逝者家属对活动表示了极大的支持。

此次活动的开展对大理市殡葬改革具有深刻意义,统一组织骨灰安葬于骨灰堂极大地节约了土地资源和丧属的费用;整个活动全程监督,保证了安葬行为符合殡葬政策。同时,对于下一步节地生态安葬执行也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作用。

在殡葬改革政策的引导下,节地生态殡葬的新观念在大理市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群众成为殡葬改革的践行者和倡导者,为保护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贡献了力量。大理市将一如既往做好殡葬改革和服务工作,完善政策措施,以党员、干部为先导,发挥表率作用、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向社会传播现代文明新风尚,科学全面地向广大市民宣传殡葬管理法规、惠民殡葬补贴政策、森林防火知识,倡导大家自觉参与和支持殡葬改革。

据了解,自2020年4月1日起,除非火化区和国家政策允许土葬的10个少数民族外,大理市已实现“两个一百”,即遗体100%火化、100%进公墓或骨灰堂集中安葬。对城市居民死亡后在公墓区内以撒葬、树葬、草坪葬、平地深埋不留坟头不留碑或是骨灰寄存等节地生态方式处理的,给予一次性奖励1000元;对农村居民死亡后遗体火化的给予一次性奖励1000元,并对在公益性公墓安葬,实行深埋、不留坟头不留碑或是骨灰寄存等节地生态方式处理的,给予一次性奖励300元。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

投稿

我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