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清明特刊】一树花开寄相思:清明时节的生命之约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殡葬资讯 / 殡葬资讯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清明特刊】一树花开寄相思:清明时节的生命之约

转载 2025/04/03 17:11:31 发布 来源:中殡网 作者:中殡网 71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玉兰树下的重逢

      南京牛首山麓,春日的细雨浸湿了陈的蓝布衫。她颤巍巍地抚摸着玉兰树,枝头缀满的白花间系着张泛黄纸条:"爱女林晓雯化名1998-2023"。这是女儿选择的最终归宿——把骨灰混入可降解胶囊,滋养这株她儿时最爱的玉兰。

      "丫头说这样就能年年开花给我看。"陈姐打开手机,扫描树牌二维码,虚拟影像中的女儿正在讲解树木葬原理:"妈,你看这些花瓣飘落时,就像我在拥抱春天..."

  

         (图片来源于网络)


   政策春风吹绿青山

2016,民政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四项主要任务。其中第一项就是着力推行节地生态葬式葬法改革。任务要求,因地制宜创新和推广更多符合节地生态要求的安葬方式。在火葬区,推广骨灰植树、植花、植草和骨灰立体安葬等方式,倡导选择节地型墓位和骨灰撒海、撒散等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在土葬改革区,倡导选择节地型遗体墓位以及遗体深埋、不留坟头或以树代碑。

在浙江安吉龙山源陵园,石碑上镌刻着逝者姓名,逝者骨灰则用可降解骨灰坛深埋于一旁的竹林里;山东青岛,今年年初就有1700位逝者家属报名参加海葬活动;这些变化印证着民政部最新数据各地选择节地生态安葬的比例也不同程度上涨广州市不建墓的节地安葬率已达85%,上海市节地小型墓已超过全市墓穴销售总量的80%。2021年,浙江省生态葬法行政村覆盖率达97%,节地生态安葬率达58%


  (图片来源于网络)


   数字时代的清明仪式

清晨6点,程序员李航(戴上VR眼镜。祖父的虚拟形象正坐在老宅槐树下,手持他去年考取的PMP证书细细端详:"小航真的长大了。"这是中国殡葬服务网新推出的"数字纪念馆"服务,通过AI还原逝者思维模式,还能同步现实世界的重要时刻。

目前,武汉、杭州、漳州等多地在积极探索建设生命公园绿色殡葬新模式,多个生态葬区域已成网红打卡点。设计师将二维码雕刻在透水砖上,扫码可见逝者的人生故事。

数字科技的发展,正在重写清明的意义。当我们把骨灰化作春泥,将思念存入云端,死亡不再是生命的终点,而是万物循环的起点。这个清明,不妨带一包花种取代纸钱,让哀思在绽放中获得永生。


【点击下方链接,可查看中国殡葬服务网VR数字纪念馆产品介绍】

【产品介绍】VR数字纪念馆:穿越时光的思念,重塑悼念新体验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

投稿

我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