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罗永浩数字人首秀GMV破5500万!AI主播暴赚背后:真人带货时代要终结了?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殡葬资讯 / 殡葬资讯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罗永浩数字人首秀GMV破5500万!AI主播暴赚背后:真人带货时代要终结了?

转载 2025/07/14 10:30:40 发布 来源:中殡网 作者:中殡网 7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虚拟数字人作为科技创新的前沿产物,通过虚拟现实(VR)与人工智能(AI)技术构建而成,是大模型技术驱动下智能化变革的典型应用。随着多模态交互能力的突破,数字人产业正经历快速发展阶段,可同步处理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元信息。6月15日,罗永浩数字人直播带货引发关注:其开播26分钟即超越真人直播1小时的GMV,生动复刻真人形象与声音,动作自然流畅,甚至能模拟调整凳子位置、手指敲击桌面等细节,展现出高度拟真化特征。

市场规模持续扩张,技术升级推动产业跃迁
我国虚拟数字人产业呈现加速增长态势。2023年核心市场规模达205.2亿元,同比增长69.88%,带动周边市场规模3334.7亿元;预计2025年核心市场规模将突破480.6亿元,周边市场达6402.7亿元,凸显产业辐射效应。

从"数字人"到"数智人":技术迭代与多模态突破
生成式AI的崛起推动传统数字人向"数智人"升级。基于自然语言处理(NLP)、语音识别、情感分析等技术,数智人实现"感知-决策-表达"的闭环交互,通过文本驱动结合知识图谱与问答库,提升对话智慧性与表达生动性。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2023年数字人领域专利申请量达544件,其中发明专利517件,覆盖特殊数据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生物学模型等技术方向。尽管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声唇同步技术已成熟,但表情与动作的智能生成仍依赖描述性数据驱动,成为未来技术突破的关键方向。

功能分类与应用场景多元化
按功能划分,数字人可分为服务型与身份型两大类:

  • 服务型数字人

    :聚焦拟人化服务,应用于金融、文旅、零售、医疗等领域。例如,工商银行与浦发银行已上线数字员工,通过远程视频柜员机(VTM)协助办理金融业务;武汉"益小青"数字人则为青少年提供情感支持。
  • 身份型数字人

    :以娱乐社交为核心,涵盖虚拟偶像、真人复刻型直播带货数字人及"亚运数字火炬手"等场景。后者通过数字身份突破时空限制,使公众直接参与大型赛事,展现数字人技术的社会价值延伸。

政策与产业协同加速场景落地
各地正积极推动数字人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通过场景化应用试点优化技术适配性,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

投稿

我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