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区 / 火葬将被淘汰?新型殡葬方式在武试行,150斤重的人有20斤骨灰

微信图片_20210831140357.pn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 #殡葬杂谈#火葬将被淘汰?新型殡葬方式在武试行,150斤重的人有20斤骨灰

    2022/06/01 09:15:38 发布21588 浏览0 回复0 点赞
春雨
管理
普通会员

帖子:1149

精华:1

注册:2021/03/08 10:15:05

死者为大、入土为安”是千年来传承的下葬仪式,古人遵循儒家思想、孝道至上,信奉死后有知、魂归故里、尸骨健全,故以完整遗体下葬的土葬作为殡葬方式。

在人口稀少地域辽阔的封建时期,土葬未曾显示出不妥;在科技发达人口剧增的近代社会,土地资源急剧减少,墓地价格高速上升,土地资源告急的情况下,火葬腾空出世、推行数年。

火葬已悄然替代土葬,在注重环保持续发展的时下局面,火葬所产生的的空气污染已引发社会关注,为使遗者干净离开,一种即将取代火葬的殡葬方式正悄然试行,这种惊为天人的殡葬方式从何而来?


一、沿用冰葬、武汉试行

2020年初,冰葬作为新型殉葬方式一经发布就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很多人对已在武汉设置试点的冰葬方式万分质疑:“实行冰葬,人岂不是只剩冰渣?冰葬又是何时悄然入住中国的?冰葬为何会在武汉设点?”

这一切都与一个韩国人有关。

2011年2月22日,一位名叫张万石的韩国人率队来到武汉,身为韩国大田保健大学殡葬指导教授,张万石对殡葬发展历史以及最新发展模式有着独特见解。在武汉市相关部门的邀约下,他们一同参观了石门峰、长乐园等大型陵园,在参观过程中,与负责殡葬的同行不断交流着殉葬技术。

这次的参观交流让武汉市汉口的相关负责人得知了冰葬。


“冰葬”并非大众想象的“没有骨灰、只有冰渣”,它的殉葬过程相对于土葬、火葬增加些许程序:遗体放入低温下急冻脱水后;再将其放入零下196℃的液体氮中浸泡;接着利用超声波震荡,遗体就会震碎为粉末状;最后通过金属过滤器,将冷冻后留下的金属和其他杂质滤走,剩下的便是去世之人的骨灰。

交流会结束后,前来参会的殡葬行业负责人内心开始发出萌芽:“能不能将这种绿色殡葬仪式施行于武汉”想象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如此“标新立异”的逆天殉葬自然是一时间得不到大众认可,这种模式萌芽的酝酿状态整整持续了九年。

直到2020年,武汉市相关部门觉得时机逐步成熟,决定试行冰葬,位于汉口市的冰葬点是众人面面相觑且难以接受的存在,尽管都知道它的环保科学,却都难跨越自己内心“入土为安”的固有思想。


二、国外流行、国内试点

冰葬最先由瑞典科学家研发而成,瑞典科学家的目的是为了让死者体面离世,虽然研发成功,却鲜有国家承认它的合法性,毕竟,死者为大,妥善处置遗体是严肃且庄重之事。注重幸福感指数的瑞典人可以接受安乐死、可以接受土火葬,他们却也难以接受“冰冻后粉身碎骨”的先进殉葬模式。瑞典科学家的“冰葬”灵感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来自于一个遥远的传说。

相传:北美的爱斯基摩人生活在北极地区,他们崇尚灵魂升天、回归自然,当爱基斯摩老人预感大限将至时,他们的后代会留出一人大的冰洞,用兽皮盖在老人身上后便封死洞口。数天之后,后代挖出方孔、取出冰尸、以此殉葬


瑞典科学家无意间听闻这个“冰葬”模式后开始翻阅资料,经过科学实验,发明了“冰葬”。研发成果来自于瑞典,使用范围却应用于韩国。

韩国科学家得知此项研究后兴趣颇浓,他们在经过考察后,将这项技术引入国内、开始推广。当中国得知这项技术时,韩国已将其应用现实,在多例冰葬实验中,它对环境、对生态的益处愈发凸显。

做出试点容易,想要劝人“体验”却困难重重。

一是来自众人的偏见,老人家宁可草席裹尸都不愿尝试冰葬,年轻人宁可给逝世者火葬都不愿“花钱买骂名”,他们极度反对这项科技,甚至认为这是违反伦理道德的殉葬模式,应当废除。


二是来自高昂的费用,实行冰葬大概需要30万元,对于普通人家来说,这笔殉葬费用过于高昂,人生前都未必有殉葬所花费用多,因此不愿接受这项丧葬。

三是来自于技术的完善,尽管国外已有实体实验,但作为试点,很多人对这项殡葬技术并不抱以希望,他们认为尚未成熟的技术一旦出现纰漏,将会对去世者造成死后不宁。

三、骨灰何在、冰葬何行

冰葬没有骨渣的残骸,殉葬下来也就只剩下遗体的骨灰,一个重达150斤的成年人,经过冰葬后,骨灰只剩下20斤,这20斤骨灰乃以蜀黍粉或薯粉制成的有机棺材盛载,葬在墓地半年后,其尸粉连同特制容器将会在墓地中自然分解,真正的做到了“尘土各归、落叶归根”。


由此可见冰葬过程中的严密操作是火葬不能比拟的。而这些骨终究是和大地万物融为一体,若死者真的有灵魂来世,他们对这种结局未必是不满的。冰葬的推行一波三折,网络上的白热化争执将这款新型殉葬模式推向风口浪尖:这个冰葬何去何从?

纵观殉葬方式,它的演变和社会发展紧密相连,除了人们常见的三大殉葬模式外,一些部落少有的殉葬模式也较为独特。

譬如传说中的悬棺葬,这种殉葬多存在于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在人死后,亲属殓遗体入棺,将木棺悬置于插入悬崖绝壁的木桩上所悬悬崖往往陡峭高危,下临深溪,无从攀登,其悬置越高,表示对死者越是尊敬,影视剧“盗墓笔记”中的悬挂墓就是某些偏远地区殉葬的真实写照。


还有鲜有耳闻的沙葬,沙葬多用于新疆地区,死者亲属将将死者用麻袋装好,投入新疆沙漠中的流沙中,使其慢慢陷进沙子里,当遗体和沙子归为一体后,亲属下跪祈福,以此灵魂安息……

每种殉葬方式都有着文化缩影和背景映射,我们无从评价哪种殉葬方式更为合适,只能在时代的滚滚车轮中顺应历史、不断创新。土葬、火葬、沙葬、悬棺葬等都是一个民族对死者怀有敬畏之心的祈祷,无关乎对错,只关乎虔诚。

不同的殉葬方式代表着不同的习俗,在科技发达、持续发展的现代社会,为何不能考虑科学的冰葬仪式?

冰葬现有极大争议,每个新事物的诞生和推广都是对旧事物的更新和补充,道阻且长却前途光明。人们对冰葬的认知和接受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冰葬技术如果达到炉火纯青之地步,其价格也会下降到惠民平民,如同心脏支架从天价降为白菜价那般,惠民之事必定会风靡全球,冰葬或许会在未来和时下的火葬那般流行适用。

结语

明朝冯惟敏曾言:“自古道盖棺事定,入土为安”。万事万物的盖棺定论都会在消亡之际定格,纵使生如夏花之绚烂,终究也要落叶归根般之寂静,既然有绿色体面的消亡,何不大胆尝试?

世人难逃生老病死、生离死别,在资源有限的时下环境中,冰葬确实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多处益处,从绿色环保到落叶归根,创新科技和人伦道德并非对立面,它们的融合反而会带来不一样的生态效果。


生态文明建设刻不容缓,不仅是殉葬模式在不断创新,各行各业的发展也都在与时俱进中归于绿色和谐。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它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从而在方方面面、行行业业开辟出“绿色、环保、无污染”的新奇道路。


以下内容回复后可见

已有0人打赏

已有0人点赞

0人赞

20240111-175501.jpg

    加载中...

    回复楼主

    该帖子已经关闭回复
    回复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精华好贴

    查看更多

    超级管理

    发布新帖 帖子管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