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区 / 不想进传统墓地的日本人越来越多

微信图片_20210831140357.pn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 #焦点话题#不想进传统墓地的日本人越来越多

    2023/09/26 09:02:14 发布6617 浏览0 回复0 点赞
春雨
管理
普通会员

帖子:1149

精华:1

注册:2021/03/08 10:15:05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 梓
在日本名古屋市,68岁的后藤登为未来担心不已。他被诊断出患有胃癌,时日无多。祖坟距后藤家有90分钟的车程。为了不让妻子和两个儿子背负来回奔波、洒扫祭祀的重担,他思考许久后决定,死后不入祖坟。
后藤登告诉日本《朝日新闻》报,他在报纸上看到,有一家公司出售高度仅有十几厘米、可以收纳骨灰瓮的迷你墓碑,于是买来一块,放在家中阳光充足的房间里。
“我们(夫妇)中的一人去世后,另一人会在这个房间里望着墓碑缅怀对方。”后藤登抚着桌上的迷你墓碑说。墓碑上没有姓名、生卒年等个人信息,只刻着“感谢”和几朵小花。
后藤登的选择并不符合日本传统。据美国《人类学新闻》杂志报道,传统上,日本人归属于父系家族,直系家庭成员代代将骨灰葬于一处,由后代负责照看、祭拜。通常,祖坟以“某家族之墓”命名,墓碑肃穆地耸立在宽阔的基座上,上面并不显示死者姓名。
在人口流动、老龄化、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许多家庭被迫迁移祖坟,或因维护费用高昂而放弃墓地。多代同堂的家庭逐渐减少,给亲人扫墓、献花、上香的固定活动随之减少。许多负责照看亲属坟墓的人转而在家中设立小型神龛,认为这样“省力又省钱”。
“对老人来说,一个迫切和关键的问题是:我死后谁来照看坟墓?”《朝日新闻》写道。
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一是日本的“敬老日”。今年敬老日前夕,9月17日,日本总务省公布了老龄人口的最新数据:日本人口中,65岁以上的人口占29.1%,位居全球最高;80岁以上的人口首次突破10%,即每10名日本人中就有1名是八旬长者。
总务省还公布了首次全日本公营墓地调查结果:在全国765个有公营墓地的市町村中,多达445个报告了“无主坟”问题,占比为58.2%。
地方政府抱怨称,荒废的“无主坟”带来诸多隐患:墓碑、围墙有倒塌的风险,周围草木丛生,令环境恶化。政府找不到坟墓的继承人,只能将骨灰转移到合葬墓等地,并拆除墓碑。对于如何处理这些墓碑,日本没有相关的法律,各地政府只能“掂量着办”。于是,一些地方长期保管无主墓碑,另一些地方干脆放任墓地荒废。
日本放送协会(NHK)援引总务省的警告称,“无主坟”将越来越多,中央政府应明确墓碑保管期限、销毁方针等,并研究如何为地方政府提供援助。
“日本的人口老龄化正在加速,原因不仅是预期寿命变长,还有生育率下降。祖坟的存在以家族血脉的延续为前提,而该国目前的低生育率导致‘无后代家族’增加,这些家族面临祖坟‘断代’的问题。”美国社会学杂志《家庭史》称,日本社会构建了家族坟墓的传统观念,坟墓也影响着日本的社会、文化和家庭。日本综合社会调查(JGSS)的数据表明,年轻一代比年长者更支持多样化的殡葬方式。
48岁的卜部浩树经营着一家墓碑公司,过去主要生产传统墓碑和住宅用石材。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该公司的业务受到冲击,销售额降至高峰期的十分之一。卜部浩树决定顺应时代变化,满足人们“易维护、易保存”的需求。他向有关部门确认,人们将骨灰存放在家中而不使用墓地是合法的,随后开始销售迷你墓碑。后藤登的迷你墓碑正是从卜部浩树的公司购买的。
“经济拮据的老人越来越多。不花太多钱就能缅怀亲人,这符合时代的需求。”京都致力于推广“骨灰存家”团体的负责人山崎约治说。“一些人不想要传统墓碑,但仍然希望给逝者办一场体面的葬礼。这是纪念逝者的新方式,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这一点。”卜部浩树说,他的许多客户是城市中的老年居民。如果客户因无后或其他原因而无法维护迷你墓碑,可以通知该公司接手。
这家公司的畅销商品之一是夫妻骨灰盒。在表示“不想跟婆婆葬在同一个墓里”的客户中,这款商品很受欢迎。
美国《史密森尼杂志》、韩国《朝鲜日报》等媒体报道称,创意殡葬方式在日本越来越流行,比如,将骨灰装进气球送上高空,待气球自然爆炸时,骨灰“像绚烂的烟花秀一样”在空中散落的“宇宙葬”,以及将骨灰埋在树下、不设墓碑的“树葬”。
在神奈川县川崎市,一家IT公司8月推出了扫码扫墓服务。NHK报道称,该公司将永久存储客户的照片和视频等资料。这一数字空间可以被视为“坟墓”,扫墓者只需扫描二维码,就会看到逝者的遗像和生平轶事。
在福冈县新宫町,一座墓园去年推出了可“入住”1200份骨灰的共享坟墓,目前已售出1000多个名额。墓园工作人员表示,80%的客户是为自己购买的,这或许表明,人们希望减轻子孙在丧葬方面的负担。由于反响良好,墓园方面准备扩大共享坟墓。
美国杜克大学文化人类学教授安妮·艾利森在3月出版了《逝者如斯:不然》(Being Dead: Otherwise)一书,探讨了日本人在适应出生率下降、物价上涨、老龄化社会的过程中,围绕死亡和丧葬的新兴做法。艾利森指出,与许多敬畏、回避死亡话题的国家不同,日本出现了一种新的流行文化:人们经常参加研讨会、座谈会和信息交流会,学习如何为自己的身后事做最好的准备。他们认为,与其把身后事留给亲属安排,不如自己操办。
许多日本人不再依赖血缘关系,他们热情地结交“墓友”。艾利森在书中提到了名为“终结中心”的殡葬机构,在那里,人们只需支付一笔会员费,即可在属于这个机构的墓地里预定一席之地。会员们可以参加该机构举办的聚会,与未来在墓园中的“邻居”建立联系。会员中不乏已婚人士。一些人有子女等亲属,但对传统的家族墓地不感兴趣。
“在终结中心举办的聚会上,关于如何为死亡做准备的讨论总是令我印象深刻。”艾利森称,“从阿尔茨海默到临终关怀,大家对各种话题的讨论都很深刻。人们似乎因此充满活力,这仿佛给了他们答案和指南,让他们在被动等待死亡的过程中积极行动起来。”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以下内容回复后可见

已有0人打赏

已有0人点赞

0人赞

20240111-175501.jpg

    加载中...

    回复楼主

    该帖子已经关闭回复
    回复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精华好贴

    查看更多

    超级管理

    发布新帖 帖子管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