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区 / 让优秀殡葬题材影视作品更多涌现——从《樱桃崮下》院线首映看殡葬改革新气象

微信图片_20210831140357.pn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 #趋势展望#让优秀殡葬题材影视作品更多涌现——从《樱桃崮下》院线首映看殡葬改革新气象

    2023/10/18 09:07:21 发布5827 浏览0 回复0 点赞
春雨
管理
普通会员

帖子:1149

精华:1

注册:2021/03/08 10:15:05



本报记者   路建英

10月8日,国内首部反映殡葬改革工作的院线电影《樱桃崮下》首映式暨“礼安齐鲁”丧俗改革宣传活动在山东省济南市举行。这是继《入殓师》《人生大事》《三悦有了新工作》《不虚此行》等殡葬题材影视作品(包括网络短视频)之后,殡葬行业再次被置于聚光灯下,进入大众视野。

殡葬工作,是党和政府一项重要工作,关系民生保障和百姓冷暖。现如今,传承和创新殡葬文化,构建具有时代精神、民族特点的现代殡葬文化,让殡葬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成为各地推进殡葬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

殡葬题材影视作品对当下的殡葬改革有何推动作用?近日,记者围绕取材殡葬改革“沂水样本”的电影《樱桃崮下》,对沂水县民政局局长王洪涛和该剧导演、临沂市影视家协会主席、临沂市广播电视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副主任李献军进行了采访,畅谈当前殡葬改革工作及电影创作幕后的故事。

■ 用影视讲述殡改过程中的身边人身边事

2017年5月,沂水创新实施以“惠民礼葬”为核心的殡葬改革,把殡葬服务纳入政府公共服务范畴,让群众不花一分钱就能办好“身后事”。截至目前,该县5.7万户逝者家庭享受到殡葬全免费政策,累计节约社会殡葬支出13亿余元,节约土地1200多亩、木材5万多方。

为了让殡葬改革宣传工作更接地气,2020年年初,沂水根据发生在樱桃崮村老支书王桂珍身上的真实故事,编排了方言话剧《樱桃崮下》,并深入农村巡演60余场,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为进一步宣传殡葬改革,打造沂水殡葬改革文化名片,2021年我们在方言话剧基础上,继续打磨提升,推出同名电影《樱桃崮下》。”王洪涛介绍说,电影紧扣时代节拍,从基层群众身边人、身边事的视角切入创作拍摄,用心诠释沂水首开全国殡葬改革先河的探索历程和实践成果。

在王洪涛看来,如今的沂水殡葬改革工作中,正围绕“保持力度巩固品牌,继续创新擦亮品牌,用心服务维护品牌,聚力协作共塑品牌”目标要求,聚焦生态殡葬、人文殡葬、行标殡葬、智慧殡葬四项重点,不断推进殡葬改革工作深度创新,致力打造“惠民礼葬、逝有所安”沂水殡改品牌升级版。

据了解,电影《樱桃崮下》由中共沂水县委、沂水县人民政府和临沂市广播电视台于2021年5月25日起联合拍摄,并于当年12月在沂水举行试映会。今年3月和6月,影片相继取得龙标和公映许可证,10月20日将登录全国院线。

“一个沉重的殡葬改革话题用轻喜剧的风格来讲述,确实很有意思。”李献军向记者解释,影片在拍摄中,延续了话剧的轻喜剧风格,并使用影像语言加以放大,话剧原班人马继续出演片中角色,演员们已经配合得非常默契,所以拍摄非常顺利,仅用了十天时间就完成了前期拍摄。

■ 影片揭示了农村殡改的复杂性、艰巨性和必要性

把沂水殡葬改革经验做法巧妙融入剧情,电影《樱桃崮下》讲述了樱桃崮村党支部书记张小凯一家人围绕奶奶病重如何准备“身后事”产生激烈纷争、最终统一思想顺应移风易俗要求的故事。

同时,该部影片通过一个家庭折射了沂水县推动殡葬改革、破旧俗树新风的艰难历程,表达了全民惠葬、厚养礼葬、逝有所安的群众心声,体现了移风易俗工作中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描绘了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的新探索、新实践,讴歌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风尚、新风貌。

“作为我国首部反映殡葬改革的影片,它形象地展示了移风易俗工作的艰巨性和必要性,必将引起各级对开展农村殡葬改革的高度重视。同时,也能通过沂水殡改的成功经验,坚定各级实施殡葬改革的信心。影片上映后,各地不妨可直接用来向当地群众进行殡葬改革宣传。”王洪涛说。

“电影《樱桃崮下》将所讲述的如何对待老人‘生前事’和‘身后事’以及如何尽孝等问题留给了观众,引人深思。比如,影片中张小凯的二舅姥爷得知他奶奶病重,坐下来质问其家人是否准备了‘后事’,在他看来,对姐姐的尽孝就是把后事做足、做得有面子,而张小凯回家便带着奶奶去了医院,撂下一句‘准备什么后事啊,救人要紧!’”李献军告诉记者,影片的拍摄,为他提供了一个认识和了解我国农村殡葬改革与移风易俗工作的机会,同时也为观众展示了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新探索、新实践,影片剧情所传递的思想内涵和价值,对加快我国殡葬事业和殡葬改革的步伐具有深远的积极意义。

这也正如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司长王金华在电影《樱桃崮下》首映式上所说,希望山东省各级民政部门以此次电影放映为契机,再接再厉,勇立潮头,为全国殡葬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山东经验。

参加首映式的观众表示,影片立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讲述殡葬改革前后的变化,展现“敢为人先、攻坚克难、改革创新、众志成城”的殡改精神,对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引导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 殡葬题材影视作品表达了人们对生命的态度

“死亡是生命中的一部分,我们都要面对它、经历它,这是一个残酷且不可避免的现实,关键是要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在李献军看来,近几年涉及殡葬题材的影视作品不断呈现,说明影视创作者在关注当下、关注时代,关心人物命运,特别是关注生死大事。

在作品中表达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主题,不仅体现了影视创作者以人为本,而且体现了对人的终极关怀和温暖的人文精神。

网剧《三悦有了新工作》作为一部小众题材的剧集,不仅展现了殡葬行业从业人员的生活,而且引入了许多值得讨论的社会议题;电影《入殓师》不厌其烦地展现了很多关于人死后的入殓细节,让人们领悟到什么是生命;电影《人生大事》讲述了殡仪馆老板“三哥”在葬礼上邂逅孤儿小文的故事,也让殡葬师这一职业成为社会认可的“植星者”;电影《不虚此行》讲述了一个“掉队”的普通编剧偶然中开始以撰写悼词为生,慰藉他人的同时也获得了温暖,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然而,任何一种文化都可能有精华也有糟粕。如何引导和规范殡葬题材影视作品在加强生命文化教育、培育现代殡葬新理念新风尚中的积极作用?

“由于殡葬行业的特殊性,加之丧葬市场的推波助澜,丧葬习俗文化的去芜存菁很难由一家一户完成,希望殡葬领域移风易俗能有更多力量参与推动。”王洪涛说,沂水在实现殡葬服务全免费后,把“群众丧礼政府办”的为民理念融入丧事礼仪改革,用“追思会”替代了旧丧礼仪,形成了“惠民礼葬 逝有所安”的丧俗文化,“我们把沂水县的殡葬改革拍摄成电影,目的就是巩固和传播我们新的丧葬文化。”

王洪涛还表示,各地在推进殡葬改革的同时,也应更多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扬。影视文艺作品具有显著的舆论教化功能,近年来我国影视市场日益活跃和观影票房屡创新高可见一斑,要善于把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丧俗文化制作成影视文艺作品,让广大群众在思想上形成新旧文化的对比,自觉接受或摒弃。

“殡葬题材影视作品院线公映可说是迈出了关键一步,但更要靠贴近心灵的表达和对生命的认知才能获得市场和大众的认可。”李献军认为,更好发挥殡葬题材影视作品在加强生命文化教育、培育现代殡葬新理念新风尚中的积极作用,一方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自觉把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到电影创作中的各方面全过程;另一方面,需要创作者下沉到殡葬改革工作一线,把旁观角度转化为亲历视角,将生活的纹理生动细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同时,影视创作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使其成为人们安顿精神的栖息地和滋养民族精神的沃土,为持续深入开展殡葬改革宣传添砖加瓦。


以下内容回复后可见

已有0人打赏

已有0人点赞

0人赞

20240111-175501.jpg

    加载中...

    回复楼主

    该帖子已经关闭回复
    回复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精华好贴

    查看更多

    超级管理

    发布新帖 帖子管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