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叔叔,非常感谢您们为我爷爷的后事奔忙,您们连夜出车来回跑了60多公里,让他老人家体面上路,走完最后一程。”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眼角中含着泪水对福山区殡仪馆工作人员尹建红说。“你们是尽孝,我们是尽责。都是应该的。”尹建红疲惫而凝重地答道。
今年以来,福山区民政局认真落实新的惠民殡葬政策,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实现惠及群众项目更多、覆盖范围更广、办理更便捷,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推进殡葬事业科学健康发展,提升殡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树立起新时代殡葬新风。
面向全区居民,惠及项目更多、更实惠
据介绍,福山区在原来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驻福部队现役军人、驻福大专院校在校学生等7类人员实行基本殡葬费减免基础上,扩大到全区城乡居民,以及在区殡仪馆火化的驻福大中专院校非福山户籍学生、福利机构抚养的儿童等7类人员。提供殡仪馆车辆遗体接运最高减免200元、殡仪馆3日内遗体冷藏最高减免360元、遗体火化减免580元、1年内骨灰免费寄存或骨灰运送至公墓减免60元、骨灰盒减免300元。此外,还对选择节地生态安葬家庭,针对不同安葬形式分别给予1000元、800元、300元奖补。今年上半年,全区累计享受惠民殡葬政策284人,减免金额20余万元。
这些惠民殡葬政策的实施,切实保障了全区群众基本殡葬需求,减轻了群众负担,增强了群众参与殡葬改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逝者家属秦先生说:“今天我来福山殡仪馆是我父亲去世,这里的工作人员服务态度相当不错,他们全程陪同引导,协助我们完成整个治丧礼仪流程,在减轻我们家属忙乱的同时,更能让逝者更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整个流程走下来,我感觉非常规范,让我们很省心。另外,在这里面买个骨灰盒只需要500元左右,大大减轻了我们的经济压力。如果是以前的农村土葬,动辄几万元,所以在这里不仅省心,而且省事。”
互联网+服务,政策为民更加便捷、高效、透明
“除了政策性减免殡葬服务费用,我们还对全区公墓建设进行规划,形成福山区公益性公墓规划编制图,共编制区级公益性公墓1处、镇级13处、村级4处。同时,加快推进、持续优化“互联网+殡葬服务”,形成殡葬数据纵向贯通、横向互联、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智慧化发展格局,为群众提供更方便、更快捷、更贴心殡仪服务。”烟台市福山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林丽云介绍道。
该平台涵盖了殡仪服务全流程各环节的业务办理,从收到群众治丧信息、殡仪人员上门服务接运遗体,到完成火化家属领取骨灰对服务作星级评价,从选择服务项目到即时出具电子发票,所有殡仪业务办理均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实现了接运遗体、服务洽谈、守灵告别、火化、领取骨灰等环节的信息共享互通。
“治丧群众完全可以通过手机APP、微信公众号、服务热线等办理殡葬业务,这个平台还能提供网上祭祀和网上预约等服务。”林丽云说。
在便民惠民方面,线上自助、线下服务相融合。通过智慧殡仪公共服务平台,自助办理“服务预约”“线上缴费”“线上下载”等线上业务,方便非福山籍群众办理殡葬惠民减免,让群众少跑腿。通过线上预约服务,群众现场调取相关信息,直接办理各项殡仪业务及殡葬惠民减免,真正节省时间。
在风险防控方面,数据共享、身份识别相融合。推进殡葬大数据建设。将殡葬业务数据服务器托管于烟台市电子政务云平台,强化个人信息、殡葬数据安全保护,健全多层次网络信息安全防护,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交换共享。
在确保公正透明方面,打造逝者专属“二维码”。接待员从接到电话开始就录入逝者相关信息,在系统后台直接生成逝者“二维码”,家属随时扫码,查询业务流程。同时,强化智慧化管理。融合“白事管家APP”及各个子系统,开展满意度评价,提高殡仪馆内部管理和执行能力,提升服务透明度和效率。
“每一个服务环节,经逝者身份验证后才能进行操作,每一项收费项目、收费标准都在系统里‘明码标价’,让群众明白办丧,既保障了殡仪工作可追溯,提升服务水平,规范流程管理,又让群众更好了解殡葬政策和馆内业务办理情况,消除部分群众对殡仪馆片面、狭隘认知。”
而对于下步的殡葬工作,林丽云坦言,将持续全面提升为民服务能力、水平,把福山殡葬事业打造成优质工程、亮点工程、民心工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逝有所安”获得感,努力在全区形成文明、生态、环保、节地的殡葬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