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霸榜热点的sora大模型,让逝去的亲人“再见一面”成为可能!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殡葬资讯 / 殡葬资讯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霸榜热点的sora大模型,让逝去的亲人“再见一面”成为可能!

原创 2024/03/01 17:21:26 发布 来源: 作者: 650 阅读 0 评论 1 点赞

继ChatGPT后,OpenAI在2024年初又掀起了人们的讨论热情。

2月16日清晨,OpenAI发布了文生视频AI模型Sora,引爆全球网络。与以往的文生视频模型Runway和Pika不同,Sora不断地模拟人物、动物和物体,并可以生成多场景镜头,在整个视频中保持其外观和背景。
此外,Sora还能生成图片。与以往相比,它的图片细节更细腻,包括面部的肌理和嘴唇上的细纹,最高分辨率可达2048x2048。
图片
一石激起千层浪,Sora发布后,一众科技圈大佬纷纷下场讨论。马斯克表示“gg humans”(gg/good games原指游戏结束时玩家互相致意,后引申为“游戏结束”);周鸿祎预言:“这可能给广告业、电影预告片、短视频行业带来巨大颠覆”;前阿里副总裁贾扬清则评价:“真的非常牛”。
“霸榜”近日科技板块热点的Sora大模型亮点在哪里?具体来看,这会对殡葬行业起到怎样的影响?能否为殡葬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在传统观念中,殡葬行业往往与庄重、严肃的气氛联系在一起。然而,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个性化的悼念方式。这就需要有新的技术和工具来满足这些需求。“Sora”的出现变成了一种理想工具,通过用户的语言要求生成个性化的视频。

图片

举个例子,我们可以利用“Sora”生成逝者的生前影像,让亲友在追思会或告别仪式上,再次看到逝者生前的音容笑貌,感受他们的生活气息。这种富有情感色彩的影像,无疑能帮助人们更好地寄托哀思,同时也能让逝者的精神得以永存。

图片

转换想法,“Sora”还可以生成虚拟的追思场景。比如,逝者生前喜欢的大海、森林或是他们曾经长久居住的家乡。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能让人们更直观地感受到逝者的生活世界,从而加深对他们的理解和怀念。

图片

当然,这并不是说“Sora”可以完全取代传统的殡葬方式。相反,我们应该把类似“Sora”这样的AI智能模型看作是一种补充,一种创新,一种对传统殡葬文化的尊重和继承。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说:“科技的发展,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抛弃传统。相反,我们应该用科技的力量,去发扬和传承我们的文化。”

图片

类似于“Sora”智能大模型的AI产品在殡葬行业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悼念方式。它以科技的力量,让我们有机会更深入地了解和怀念逝者,也让殡葬行业变得更加人性化和个性化。在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科技创新手段,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借助数字技术,建立AI逝亲告别、数字告别厅、数字生命纪念馆、元宇宙家族宗祠、AI数字人讲解员等技术,这些技术均在中殡网实现场景落地,欢迎意向客户前来咨询。


下面的一些例子,带给我们更多的启发!



用AI"复活"女儿



著名音乐人包小柏的女儿包容在2021年因病去世,年仅22岁。女儿去世后,包小柏就没有理发了,他说,因为头发有一段是曾经天天触碰过女儿额头的。女儿去世后,他很难走出失去女儿的阴影,甚至不敢面对亲友的问候。

此后,思女心切的包小柏决心攻读博士,希望以AI技术让女儿在数字世界复活。

图片

包小柏与女儿生前合照 来源:包小柏社交账号

用AI“复活”亲人,包小柏并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包小柏的女儿包容,患有一种罕见的血液疾病。据报道,包小柏曾为女儿捐献骨髓,但不幸的是,由于强烈的排斥反应,移植手术失败了,最终于2021年12月20日去世。

前段时间,他用AI“复活”女儿给妻子唱了生日歌。

图片

采访包小柏时了解,经过反复尝试训练,成功用AI复刻出“数位女儿”,可做到即时回答。前阵子老婆生日时,一家三口一起唱生日歌,他感慨:“AI就是寄托思念的工具,也是一种对思念的表达方式。”

包小柏从2022年开始钻研AI技术并攻读相关专业博士,希望重现患病去世女儿生前声音。包小柏曾透露,女儿在离世前因气切插管无法发声,他誓要用科技重现女儿的声音及影像,“我要给她一个最完美的形象、最完美的声音,让她在美轮美奂的数字世界,继续生存下去。”

图片

女儿去世后的包小柏

对此,有人问他,“你知道这不是真实的吗?”包小柏表示,他其实不在乎,他真的很想念他女儿,所以才会做这一切。

对此,网友留言表示:“或许这就是《流浪地球2》数字生命的意义吧。”理解图恒宇(《流浪地球2》中刘德华的角色名),成为图恒宇。”

图片

《流浪地球2》中刘德华饰演的图恒宇

网友评论:

图片



充满争议的“AI复活亲人”

生成式AI技术浪潮下,和逝去的亲人“再见一面”成为可能。曾经出现在许多科幻作品中的场景,已是现实中一门特殊的生意。
图片
很多人对AI“复活”逝者的最早印象,应该是去年清明B站00后UP主吴伍六用AI工具还原已故奶奶,并和她对话。有人点赞:这就是科技的意义,有人表示了解:复活和挽留是不可能的,但和逝去的人聊一聊甚至打个照面,可以完成一次郑重的告别;也有人从中得到启发,要为自己和家人多留下一些影像资料。
而持反对意见的网友大多认为:“复活”亲人,就是在和过去纠缠,生活要向前看,不应过度沉浸在悲思中。
在AI的时代,“不走出来”能否成为新的选项?
2022年11月,浙江金华吴先生的独生子在英国念书时不幸意外过世,年仅22岁。夫妻俩陷入巨大的悲痛。按生前签署的器官捐赠协议,他捐赠的器官最终让5个陌生人重获新生。
去年初开始,网上关于ChatGPT以及生成式AI技术的消息铺天盖地而来,吴先生重燃希望。他想制作一个无限接近真人的数字形象,让儿子以“数字生命”的方式回到自己身边。
这个故事去年12月中旬经法新社报道,被推到了海内外公众面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尝试使用人工智能来创建逝者的数字形象,吴先生是其中之一。”文章里这样写道。
图片
据都市快报消息,去年5月至今,某团队已为600多个家庭提供AI克隆服务,其中大部分为失去儿女的年长父母。委托人需要提供被克隆者的照片、视频或者语音样本。素材越多越全,克隆出来的相似度就越高。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

投稿

我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