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聚焦殡葬移风易俗,甘肃省定西市文明实践办联合市民政局制作了《爷爷是一棵大树》《一碗烩菜的味道》《网上建了纪念馆》3部短剧。作品取材本地真实案例,以场景化、故事化手法融入厚养礼葬、节俭治丧等理念,形成宣传矩阵。
其中,《爷爷是一棵大树》探讨葬于何处的问题,《一碗烩菜的味道》示范节俭治丧,《网上建了纪念馆》提供绿色祭扫方案。剧本简洁,主旨突出,既可独立成篇,也可形成专题。这些短剧通过市、县主流媒体及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平台传播,累计转发量达50万次、播放量超120万人次。网友“奋斗”留言,其爷爷选择树葬,看到树就感觉爷爷还在。
此外,短视频还推出川渝、齐鲁、中原3个版本,用拟人化方式让墓园中的树以方言讲述动人生命故事。“川渝篇”展现川渝人民的热烈真诚,“齐鲁篇”沐浴孔孟之乡的礼乐之光,“中原篇”见证华夏摇篮的沧桑坚韧。制作负责人称,团队成员来自殡葬服务一线,对生命意义有深刻体悟。
《一碗烩菜的味道》将镜头对准西北乡村灶台,用朴素烩菜代替奢华宴席,借老人之口道出节俭不失温度的治丧新理念,直击村民丧事攀比焦虑。该短剧引发广泛共鸣,推动新风传播,定西市“一碗烩菜办丧事”占比超90%,甘肃多地也受益,如武威市古浪县裴家营镇花费成本大幅降低。
《爷爷是一棵大树》短视频以方言加本土特色元素,兼具统一性和亲近感,引发网友对生态树葬的认同和行动。四川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副处长安亮表示,传统宣传方式屡屡碰壁,而微电影以情感载体替代政策说教,突破群众心理防线和传统忌讳,增强了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为殡葬改革提供了舆论支持和群众基础,是值得坚持和推广的宣传创新路径。
《网上建了纪念馆》展示了如何通过互联网技术建立网上纪念馆,让逝者的文字资料、图像和声像资料得以永久保存。这种方式不仅方便了亲属随时随地寄托哀思,还体现了环保和节约资源的理念。
影像的力量让公众重构对殡葬的认知,殡葬改革宣传从“单向灌输”向“唤醒认同”转变。这些视频不仅传播政策,更证明真挚叙事能跨越禁忌,让千年习俗在时代浪潮中温柔转型。